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郑友林
领域: 企业战略  资本运作 
地点: 湖北 武汉
签名: ZY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982
  • 博客访问:11140461

专家文章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周期现象(下) 2007-12-13

标签: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周期现象(下)

在经济衰退阶段 
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失业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中央银行不得不连续大幅度降息、再降息,力求实现软着陆。但是,由于银行坏帐增加,不得不主动减少贷款。虽然央行开始减息,却不足以刺激信贷重新扩张。 
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大大减少。以美国为例,在2001年,截至3月15日为止,仅有三家硅谷企业IPO,仅筹得3.87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有16家企业IPO,共筹得25亿美元。由于股市低迷,硅谷的企业不得不从公开市场借钱。截至3月15日为止,硅谷企业的负债总额已高达18.5亿美元,远高于2000年第四季度的5.2亿美元。 
那些不能创造稳定现金流量的企业纷纷宣告破产。借贷过多的消费者还不起贷款,消费者信心受到极大的挫伤。部分证券市场投机者投机失败,大量信贷资金成为坏账。银行开始清理坏死帐,部分银行执行只收不贷或者收多贷少的政策。市场银根明显吃紧。 
再看消费环节,在经济衰退阶段,关于企业解雇员工的消息不断,股市因上涨动力不足急剧下跌,许多投资者还没有来得及兑现帐面上的赢利,却发现出现亏损。这时,舆论对于暴跌的股市又开始一边倒地看空。许多人本来已经失业,股市暴跌,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消费者信心剧降,眼见消费信贷的帐单也无力偿还,只得挥泪斩仓,从股市割肉出场以维持现有消费,还有一些亏损严重的投资者只得宣告破产。这时,消费萎缩,银行发现许多人还不起分期付款,部分贷款成为坏帐,出于谨慎考虑,不得已收缩消费信贷规模。 
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股市上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赢利出场,他们可能会购买耐用消费品,导致衰退阶段出现短暂的耐用消费品需求高潮。主流资金外流,寻找新的套利机会。一部分人股票被套住,实际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与此同时,企业由于消费减少预期利润减少,许多上市公司不得已发布赢利低于预期的警告,反过来又打击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实际利润明显地下降,新项目的预期利润也不乐观,许多计划中的新投资就会停止,涉及到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尤其如此。因为这样的投资会被长期固定下来,长期占用资金,需要支付利息。 

在经济危机阶段 
通货收缩,失业达到高峰,经济下降陷入衰退的低谷。尽管中央银行多次降息,结构性信用紧缩依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投资者和消费者捂紧口袋,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活动非常少或基本停顿,那些不能创造稳定现金流量的企业继续破产。 

在危机结束前夕,闲置资本增加。借贷资本供应缓和,生产稳中有升以及由此引起的流通的扩大,增加了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在减息的情况下,借贷需求会逐渐增加。一部分人将资金投入债券市场,被套牢的投资者止损出场,又有一部分人在低位开始分批买进股票。 

但是,这需要一段时间。只有那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备,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政府又能够实施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才能迅速走上复苏的道路。比方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只有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迅速摆脱危机,步入增长轨道。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受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因素制约,都会延长衰退的时间。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那些具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会增加在国外的投资,导致国内投资需求不足,增加海外投资实质上是输出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本国的失业率。这将直接导致经济停滞、通货紧缩、消费不足。消费不足、通货紧缩和经济前景不明又会导致投资不足等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最生动的例子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 

经济危机并不是世界末日,恰恰相反,淘汰的只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正式经济危机促使许多优势企业寻求其他的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的新途径,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强化管理,竞争力更强。与此同时,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破产,解雇员工,清理资产。还有一部分企业被兼并或收购。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证券市场的动荡也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创造了跨国收购的新机遇。经过一番重组,标志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875)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